2008年1月1日下午,二天主教友、一基督教友、二个钉子户出发去老城厢寻找艾家、陆家二座私堂。在艾家弄里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后,2008年的新年大馅饼砸到了我们的头上,书隐楼的大门向我们畅开了。书隐楼的大名如雷贯耳,进得大门,才知道所有的文字都是贫乏的。在上海居然能找到17世纪古中国的余绪!现在这缕江南文人的气息正在南市的一扇铁门后淡去。
爱护了书隐楼一生的郭老先生已经故去,正厅里挂着老先生临袁江的东园胜概图。每人带了一张副本回家细读。郭老先生于甲辰年在上博得见此画并临摹,于甲子年补题曹楝亭东园八咏,文后引阮元《广陵诗事》文“二十年后,鞠为茂草,惟存老树数株。”甲辰、甲子适隔二十,甲子、丁亥又二十余秋,真是“侬今葬花人笑痴,他年葬侬知是谁”。
梁思成先生说“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”,其身为梁启超先生的长子泣血奔走,也未能挡住与时俱进的车轮,我们能做为书隐楼做的大概就是临终关怀了。
评论